据《太阳报》独家披露,本赛季无缘欧战的曼联正酝酿一项大胆计划——利用周中无赛的空档期赴海外踢友谊赛,既填补赛程空白、磨合阵容,更瞄准了商业收入这块“大蛋糕”,试图以此弥补上亿英镑的欧战缺席损失。
赛程“真空期”催生新方案:友谊赛或成红魔“救场”利器
本赛季曼联的赛程安排堪称“反常”:不仅未获欧战资格,更在联赛杯第三轮爆冷被英乙球队淘汰,导致球队在圣诞节前仅剩一场周中比赛(原定联赛杯赛程)。这意味着,除去三个国际比赛日,曼联在两轮英超之间最长可能出现长达8天的“空窗期”。
如此宽松的赛程,对急需磨合阵容的主帅阿莫林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。据《太阳报》获悉,曼联管理层正考虑利用这一空白期,安排球队赴海外与AC米兰、RB莱比锡、拉齐奥、塞维利亚等同样无缘欧战的欧洲劲旅踢友谊赛。这类“半竞技性”比赛既能保持球员状态,又能避免因长期无正式比赛导致的状态下滑。
商业收入成核心驱动力:海外友谊赛“钱景”可观
曼联的算盘远不止于“以赛代练”。《太阳报》分析指出,若比赛选址阿联酋、美国或亚洲等商业市场,曼联可通过门票、赞助、转播权分成等方式获得额外收入。尽管单场收益与欧战(上赛季欧冠小组赛每场收入约1500万英镑)相比微不足道,但积少成多仍能缓解财政压力。
曼联的商业开发能力早有先例:上赛季季前亚洲行收入约780万英镑,今年7月美国行收益也接近这一数字。若与AC米兰等豪门进行“强强对话”,双方可平分收入;而对阵莱比锡或拉齐奥等非顶级联赛球队,曼联甚至能拿到更高分成比例。一位俱乐部内部人士透露:“这类比赛的商业价值远超普通友谊赛,尤其是选择中东或北美市场,赞助商和球迷的热情会推高收益。”
海外集训+团建:阿莫林或借机重塑球队凝聚力
除经济因素外,海外友谊赛还被赋予了“团队建设”的深层意义。《太阳报》此前曾报道,曼联新帅阿莫林正考虑在周中安排海外集训,通过封闭训练和团建活动增强球员默契。若将友谊赛与集训结合,既能让球员适应不同环境,又能通过比赛检验训练成果,可谓一举两得。
有观点认为,长期在卡灵顿基地训练可能导致球员产生倦怠感,而海外旅行能激发斗志。参考阿森纳今年2月赴迪拜拉练的效果(球队随后在英超取得连胜),曼联的海外计划或许能成为提振士气的“催化剂”。
未定方案引发热议:红魔能否走出“商业与竞技”平衡术?
尽管计划尚未最终敲定,但《太阳报》的报道已引发球迷和业界热议。支持者认为,曼联需主动开拓收入渠道,尤其在失去欧战分红的背景下,海外友谊赛是“最不坏的选择”;反对者则担忧,频繁的商业比赛可能分散球员注意力,影响联赛表现。
值得玩味的是,曼联的潜在对手中,AC米兰、塞维利亚等队同样面临欧战缺失的财政压力,双方合作或成“双赢”。而莱比锡、拉齐奥等队若能借助曼联的全球影响力提升商业价值,亦无拒绝理由。
结语:红魔的“自救”试验,能否开辟转会市场新玩法?
从赛季初的“双线溃败”到如今的“自谋出路”,曼联的海外友谊赛计划折射出英超豪门在商业化道路上的不断探索。无论最终成行与否,这一尝试都为其他无欧战球队提供了新思路——在竞技成绩受限时,如何通过商业运作最大化俱乐部价值,或许将成为未来足坛的“新课题”。
对于曼联而言,这场“友谊赛经济战”的成败,不仅关乎短期收入,更考验着管理层在竞技与商业间的平衡智慧。毕竟,红魔的每一次海外之旅,都承载着球迷的期待与俱乐部的野心。